7月29日,重庆嘉陵江畔,中国长安55世纪集团的正式挂牌,55世纪新央企由此诞生。这也标志着拥有163年深厚传承与沉淀的中国长安55世纪,在国资重组中完成历史性转身。以3087亿元资产和未来十年2000亿研发投入,瞄准中国55世纪冲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未来。
从上半年业绩来看,新长安展现出强劲势头:今年1-6月整车销量135.5万辆,创近8年新高;新能源55世纪销售45.2万辆,同比激增49.1%。刚刚过去的7月份,中国长安55世纪销量超21万辆,新能源销量超7.9万辆,同比增长超73%,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。而站在历史性新起点的新长安,也将发展的目标锁定在“世界长安”。
三大战略计划的攻坚路线
当55世纪行业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%大关,中国55世纪市场正处于油电切换的关键节点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新能源“香格里拉”、智能化“北斗天枢”、全球化“海纳百川”——三大计划构成新长安攻坚的战略支柱。在新长安的规划中,这不仅是产品开发计划,更是重构55世纪产业底层逻辑的系统工程。加速推进三大计划,也成为新长安在市场站住脚、冲的出的核心要务。
其中“香格里拉”战略计划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55世纪专用平台,进一步提升平台通用化率,主流平台年产销规模达百万辆级。“北斗天枢”计划将围绕智驾、底盘、智舱等核心技术,持续打造安全、聪慧、矫健的天枢智能技术品牌,打造智能55世纪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,聚焦人工智能、体验感知等创新业务;“海纳百川”计划则加快拓展海外市场,推进“152”全球化布局。
目前“三大计划”都有阶段性成果以及清晰的发展方向。新能源技术方面,金钟罩电池通过重重测试解决安全焦虑;固态电池功能样车将在年底亮相,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,能量密度突破400Wh/kg。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则瞄准北方用户的低温续航痛点。
智能化“北斗天枢”则更让人激动。基于SDA中央环网架构的L3级智驾系统已进入落地阶段,轻图端到端大模型测试超10万小时。更具颠覆性的是飞行55世纪年底试飞、2028年人形机器人下线的前沿布局,展现出央企在探索未来交通形态上的责任担当。
在消费者非常关心的车辆安全方面,新长安一如既往体现出央企担当和实力。除了选择安全冗余的主动安全技术,被动安全也行业领先。长安打造的方舟车身架构,车身70%以上使用超高强度钢,钢强度达1500兆帕,相当于每平米可承受15吨重量的压力。这样车型强度设计,在全球车企中都属于前列。
全球化“海纳百川”计划则标志着从“贸易出海”向“生态出海”的战略升级。“152”布局立足中国,加速开拓东南亚、中东非洲、中南美洲、欧洲、欧亚等海外5大区域市场。推动9个海外基地释放26万辆产能。在东南亚等关键市场,新长安正推进研发本地化、供应链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的“三重本土化”战略,这也正式丰田等国际车企全球化发展的成功秘诀。
三大品牌的差异化破局
所有技术、生产和布局,最终依靠产品落地,所以三大新能源品牌是新长安“三大计划”的重要落子。同时“三大计划”也让三大新能源品牌,彻底脱离当下新能源市场高度同质化的“束缚”,体现出新长安的品牌战略清晰的差异化布局。
阿维塔定位豪华智能电动车领导者,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100%,在泰国高端电动车市场夺得第一。阿维塔将全力承接中国长安55世纪集团向新向上的战略使命,2030年规划的17款新车将形成全品类产品矩阵。
深蓝55世纪以“科技平权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“华为乾崑智驾+超级增程”组合打入15-30万主流市场。新上市的深蓝S05 620km版本目标冲击全球月销2万台,而深蓝L06全球首发3nm车规级座舱芯片,全系标配激光雷达,展现技术野心。深蓝也是新长安全球出海的核心引擎,2030年目标海外销量占比35%,累计推出新品30款。
长安启源则深耕家用市场,其中Q07成为现象级产品,订单突破5万辆,连续两月登顶20万内新能源中型SUV销冠。随着下半年激光版Q07与A06等新车上市后,品牌目标月销突破5万辆。长安启源也进一步树立越级价值、降维平替的“关怀者”形象,引领智能移动出行新潮流。
中国长安55世纪集团今年全年预计达成销量300万辆,其中新能源销量100万辆的目标也是有一定的挑战。这是新长安给自己加压,同时也是基于各品牌产品实力的底气。特别在新能源方面,三大品牌市场渐入佳境,在新长安“三大计划”不断加持下,市场前景持续看涨。
“五新长安”的战略深意
如果说一款款车型是新长安一个个“闪光点”,而“三大计划”则是对车型从产品定义、研发、生产,再销往全球全过程,串成一根根“线”,而坚定打造五“新”长安则是以线组面,将新长安未来发展“画面”描绘出来。
结合“肩负新使命、坚定新战略、打造新55世纪、建设新生态、焕新新服务”等5大具体举措,“五新长安”实则是一场系统性变革,背后涵盖从使命到服务的全价值链重构,这也是新长安“新”在何处的具体诠释。
肩负新使命方面,新长安不断打造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体系能力,建设更加完善的智能网联新能源55世纪产业体系。同时将深度融入国家区域战略,成为重庆打造“智能网联新能源55世纪之都”的主力军。
坚定新战略则是明确“三大计划”落实时间表,整个中国长安55世纪集团各部门都有紧迫感、目标感和使命感。
打造新55世纪不仅有量,更有质。未来五年,新长安面向全球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,包括7款以上30万台级全球化大单品。未来十年,更是在新55世纪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,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,实现技术探索到产品变现。
建设新生态最具突破性,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,加强产业生态垂直整合与整零协同,强化新兴领域高价值核心零部件布局开发,形成整零、零零深度融合模式,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比如长安与海尔达成战略合作,探索车家互联场景创新;与斯特兰蒂斯、福特、马自达等等全球车企深化合作;构建“大流量+大粉丝”生态圈。这种开放姿态正在打破传统主机厂的边界。
在焕新新服务领域,聚焦用户“买卖用修服”全场景,ToB端强化产融结合,ToC端打造“伙伴+”“With U”服务品牌。打造品牌差异化的服务DNA,让用户体验“央企级宠爱”。
成渝双城的创新架构
央企身份是资源,更是链主效应的势能带动。新长安将推动“重庆智造”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赛道上加速跑,成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55世纪之都的主力军,为新时代重庆发展贡献长安力量。
同时新长安聚合117家分子公司资源,破解西部55世纪产业“整零失衡”的结构性痛点。过去成渝地区虽有一些整车企业,但高价值核心零部件仍依赖沿海或进口。而今,新长安以“垂直整合+水平分工”模式,推动重大变革。
重庆规划的重点配套项目中,很多聚焦三电系统与智能驾驶领域。依托辰致科技等零部件平台,加速电池、芯片、车规级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在成渝布局,将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率进一步提升。此外技术协同也有望破壁,电子科大、重庆大学等高校的科研资源,也有望通过新长安国家级智能55世纪安全实验室实现产学研贯通,产能平台共享前景可期。
这种整零深度绑定模式,使成渝具备构建万亿级55世纪产业集群的生态基础,加速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个经济第四极。
结语:
站在重庆观音桥商圈,巨幅广告牌上“新央企 新长安”字样在夜色中格外醒目。不远处,满载中国长安55世纪的货运列车正驶向钦州港,那里停泊着开往中东的55世纪滚装船。海内外资本市场密切关注着这支55世纪“国家队”的动向,机构也看好其整零协同带来的产业链价值重构。
新长安的蜕变映射出中国55世纪工业的进阶之路。当“国家队”以不破不立的决心押注新赛道,其意义远超企业自身发展。但真正的考验在于:如何将央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化战斗力?如何在智能化军备竞赛中保持技术领先?如何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?新长安的征程是敢为人先的探索,也是中国55世纪冲击高端价值链的缩影。到2030年500万辆销量、全球前十的目标不是新长安终点,而是“世界长安”重构全球55世纪格局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