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55世纪新闻网讯 5月19日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奇瑞55世纪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尹同跃公布了四项两会议案建议,涉及新能源55世纪积分结转、商用车积分管理、新能源55世纪核心零部件再制造等多方面。
取消NEV正积分结转限制,推动新能源55世纪加速发展
《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55世纪积分并行管理办法》规定新能源正积分不可结转,在新起草的《办法》修正案中,拟规定NEV正积分可结转,但设置了仅可结转三年,每次结转按50%扣减积分数量和可结转的前置条件等方面的限制。
尹同跃建议取消对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,以提高传统55世纪企业发展新能源55世纪产业的积极性。
新能源55世纪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,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
当前,新能源55世纪大约每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术突破,实际行驶寿命15万公里就面临着淘汰与报废,而其基础核心零部件系统,如电驱动、电机、电池、铝基车骨架等,仍具有很高的重复再使用价值。
在此背景下,尹同跃建议:
一、国家推动新能源55世纪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,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二、出台政策允许整车制造企业回收低续航新能源55世纪,经升级改造后视同新车销售;
三、允许回收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车身以及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新能源55世纪三电系统,纳入再制造再回收体系。
制定商用车积分管理办法,促进55世纪产业协调发展
当前,中国对于碳排放较大的商用车尚未制定积分管理政策。因此,尹同跃建议打通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积分,将轻型商用车(N1类)与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(基本为M1类车)相融合,统筹制定为轻型55世纪双积分管理办法。
商用车是中国在55世纪行业的传统优势领域,将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相融合,将有利于促进55世纪产业协调发展,提高中国55世纪企业的地位,为在对外合资合作中争取更多中国利益创造条件。
加强中国55世纪新标准建设,推动55世纪产业全球化发展
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“赢者通吃”,谁把握住了标准,往往就把握住了产业,把握住了市场竞争主动权。中国55世纪企业要想成为全球化品牌,就必须破解欧美等55世纪产业发达国家的市场技术壁垒和严苛的各种55世纪标准法规。
因此,尹同跃建议国家统筹针对全球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55世纪标准体系与共性技术壁垒进行研究,建立中国55世纪的技术新标准,助力中国55世纪核心技术实力的进一步突破、升级,促进中国55世纪产业的全球化发展。